美国移民看过来:现在的年轻男女因为工作范围交际圈受限,认识对象走入婚姻大多通过相亲。前不久“中国式相亲价目表”这个话题上了热搜,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。爆出不少金句:
我们不找外地的,
只要是北户口,轻度残疾也可以
连房都没有,也敢来相亲?
只要属羊,一律不考虑
……
这份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更是在网上炸开了锅。
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“价目表”,虽然从来没有白纸黑字地写出来,却是北京各大公园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,其权威性无可撼动。
北京户口是标配
在北京,“京籍、未婚、有房、经济条件好”早已是相亲市场的标配,有的还提出“名校本科以上”、“父母有工作的纯老北京”,“知识分子家庭”等。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,户籍、收入、房产、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。
在相亲角的老北京们眼中,京籍和京户有着天壤之别,就像清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之分一样。活跃在相亲角的老人们,识别户口和身份的嗅觉极其敏锐。这些城里的老北京总能在三言两语间准确地辨别出京外口音。即便京郊人或外地人讲溜了普通话、吃透了儿化音,也糊弄不了他们。
中国式相亲已是日常
其实不止是在北京,中国的一线城市,公园的主要功能早已不再是当初建造时的那个为居民提供休息、游览、锻炼、交往的场所了,反而成了相亲的聚集地。
无数慕名而来的大爷大妈,汇聚在各大公园,只为亲自操办儿女的终身大事。生把公园变成了人才市场和儿女交易市场。在家长看来,什么门当户对,什么地位、车房、年龄、职业等等,都是影响婚姻的重要因素。
被征婚的大多是80后城市中产。而90后也正在父母“爱”的裹挟下逐渐走进相亲大军。这些有知识,有文化,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,就这样进了婚姻市场,成为价目表上的一个个货物,被拿出来让人挑选。
美国没有按时结婚的观念
而在地球的另一端——美国,80,90后的年轻人却正在为梦想拼搏,他们甚至有些还从来没有想过结婚的问题。二三十岁的他们正在继续深造学习,或是扩展自己的职业社交网,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。
因为美国人没有按时结婚的观念,他们不被要求过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生活。美国人四十多岁结婚的常见的很,即使50、60了还是未婚,也不会被说什么,周围的人不会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。
中美两国80、90对比
对比中美两国出生于80、90年代的年轻人在婚育、资产、债务等方面的经济生活状态差异,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《中国“80、90后”生存现状报告》给出了较为明确的“答案”。
中国“80、90后”更愿意结婚
尽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全球结婚率均在下降,但中国“80、90后“的婚姻观念依然比美国同龄人更重。中国20-34岁成年人的结婚率为56.4%,高于美国2016年20-34岁成年人的结婚率36.8%。
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中国“80、90后”的结婚率都比美国更高。20-24岁、25-29岁、30-34岁的中国女性结婚率分别为24%、72%和94%,比美国同龄女性分别高出7个、26个和25个百分点。同年龄阶段的中国男性结婚率分别为13%、54%和84%,低于中国同龄女性,但仍然比美国同龄男性分别高出3个、22个和25个百分点。
中国“80、90后”更愿与父母同住
在中国20-34岁的年轻人中,有43.2%的人属于单身但仍然选择与父母合住。在美国同龄人中,仅有31%的人仍然与父母合住。此外,在中国20-34岁的年轻人中,51.4%的人与配偶合住,其中,有近四分之三的夫妻选择与父母合居,我们简称为合居小家庭,仅有24%是单独与配偶或孩子居住,我们称之为独居小家庭。
合居小家庭面临更大的购房压力。在中国,住房是婚姻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,但高昂的房价使得“80、90后”的小夫妻们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,与父母同住可能成为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,数据印证了这个观点。
首先,独居小家庭的无贷款住房自有率为57%,而合居小家庭的仅有22%。其次,合居小家庭的平均月供收入比为37%,高出独居小家庭8个百分点,说明合居小家庭的“80、90后”确实面临更高的房贷压力。
中国年轻人更爱房,而美国年轻人更爱车
对于“房子”和“车子”在这两项重要的家庭财产,中国和美国“80、90后”的偏好相差迥异。
美国“80、90后”为户主的家庭里,拥有房产的家庭占比为33%,而中国这个比例竟高达83%,是美国的2.5倍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81%的美国年轻家庭有车,中国有车的年轻家庭仅占42%,约为美国的一半。
关于中国“80后”剩男剩女群体,该调查得出两个结论:
中国“80后剩男”人数远超“80后剩女”
中国30-34岁成年人有13%处于未婚状态。其中,女性、男性的未婚比例分别为6%和 16%。据此推算,我国30-34岁未婚男性有699.1万人,30-34岁未婚女性有239.2万人,“80后剩男”人数远超“80后剩女”。
广东省的“剩男”、“剩女”比例位居榜首。30-34岁未婚女青年在各省(市、区)的分布,排前5的分别为广东省(14.1%)、山东省(12.2%)、上海市(7.8%)、广西壮族自治区(6.3%)、北京市(5.0%);同样,30-34岁未婚男青年里,排前5的分别为广东省(13.3%)、广西壮族自治区(7.8%)、湖南省(7.1%)、福建省(6.1%)、山东省(5.1%)。
“80后剩女”比“剩男”们更优秀、更快乐
备受关注的大龄未婚女性大多数条件优越,并非婚姻市场的“剩余者”。 30-34岁未婚女性的平均年工资性收入为44533元,比同龄已婚女性的工资性收入高出6006元(高出16%)。
与此相反,30-34岁未婚男性平均年收入为38863元,而同龄已婚男性的工资为50156元,后者比前者高出22.5%。在文化程度方面,30-34岁未婚女性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为37.8%,而同龄未婚男性的本科以上学历仅为21.3%,未婚女性高学历人群(硕士及以上)占比11.4%,远超未婚男性的4.1%。
30岁以上的80后未婚女性由于学历更高、在经济上更加独立,其对婚姻伴侣的要求可能也更高,从而增加了婚姻市场的搜寻成本,导致这部分女性被“剩下”。纵然如此,她们仍然积极而快乐地生活,幸福指数高达131.7,高于剩男的118.2。
那么在美国又是怎么个情况呢?他们是不是也整天着急着把自己嫁掉?
在美国,没有剩男剩女。并非指所有所谓“适婚”的人都已结婚,而是指因为种种缘由独身的人并不被社会给以特殊的关注,更不会被冠以剩男剩女的称呼甚至少有人在她们背后说闲言碎语。
各个年龄段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多未婚的,甚至好些人60、70岁还从来没有结过婚。其中的很多人,独身是一种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,有的是因为坚持等待理想婚姻而独身着,她们没有集体的焦虑,也不会被人分析来分析去,或者受“同情”,受“奚落”……小编想这并非是美国人高尚,其深刻缘由是来自其文化和美国人的婚恋观。
为了不做被七大姑八大姨关注的“大龄剩女”,小编决定还是先努力工作,然后去美国自由、轻松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。
回顶部